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90篇
  免费   6461篇
  国内免费   9393篇
测绘学   4509篇
大气科学   3591篇
地球物理   5102篇
地质学   17667篇
海洋学   4628篇
天文学   386篇
综合类   2180篇
自然地理   4181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1406篇
  2021年   1882篇
  2020年   1433篇
  2019年   1661篇
  2018年   1566篇
  2017年   1525篇
  2016年   1633篇
  2015年   1924篇
  2014年   1795篇
  2013年   2200篇
  2012年   2480篇
  2011年   2379篇
  2010年   2340篇
  2009年   2236篇
  2008年   2261篇
  2007年   2107篇
  2006年   2052篇
  2005年   1747篇
  2004年   1339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1135篇
  2001年   971篇
  2000年   795篇
  1999年   48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杨娅娜  李晴 《福建地理》2005,20(4):55-58
地理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地理课程的全方位变革,新教师培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从不同的方面划分有不同的类型,每种模式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要更好地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92.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hydrological process. Based on three perio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the 1960s and the long-term observed data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1980s, th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 of Heihe River Basin in recent three decades are analyzed by the perspective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discharge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land use changes, the impacts o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were 2.602×108 m3/a in the former 15 years (1969-1985) and 0.218×108 m3/a in the latter 15 years (1986-2000), and the impacts on the groundwater discharge were 2.035×108 m3/a and 4.91×108 m3/a respectively. When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was in a reasonable range less than 3.0×108 m3/a, the land use changes could control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fluenced by the land use changes and the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in the recent decade,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present apparentl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Zhangye region. Realizing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groundwater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would be very important for reasonably utilizing and managing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93.
994.
王华  杨琰  张会领 《地球学报》2005,26(Z1):205-208
桂林地区曾是古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据可以断代的古人类洞穴遗址统计,发现桂北地区大部分的洞穴遗址其年代的下限都在距今约7000a 左右,此后古人类离开了洞穴,史前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重要改变。影响古人类演化的因素鹅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古人类离开洞穴,改变生活习性,这一问题一直都是困扰考古学界的难题。本文通赤研究桂北地区洞穴遗址的堆积特点,结合洞穴沉积-堆积物的特征及其孢粉记录的古气候信息,探讨了季风气候变化对桂林地区古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用和气候演变历史,揭示了桂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季风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和突变事件以及对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距今7000a 左右为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强盛,气温升高,桂林地区的降雨增多,一方面由于地下河水位升高,淹没了穴居洞穴,其次是由于降雨增多,导致洞穴湿度增大,从而迫使古人类搬出洞穴。  相似文献   
995.
含钒金红石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含有钒等杂质的金红石可部分吸收可见光的特性,以500 W卤素灯作为光源,实验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该金红石具有催化活性,7 h后亚甲基蓝可降解71 2%。经过加热、粉碎改性方法处理后的金红石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加热1 100 ℃的金红石样品7 h后可使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0 4%。增加光照强度、加入适当的H2O2 都可提高降解效果。实验为充分开发利用天然金红石提出了新的途径,为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评述了微生物技术在地质找矿和矿石冶炼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着重对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探针、DNA重组技术等有望在地质学中进一步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论述,展望了利用微生物的分子鉴定技术和基因探针技术寻找隐伏矿床、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创建高效工程菌用于矿石冶炼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浙江省温州市世贸中心大厦桩基施工中硬岩钻进时出现的堵管、卡钻和效率低等问题,从所钻地层和钻头的磨损分析出发,提出了钻头的改进设计方案.改进型筒形翼状钻头比原先使用的平底滚刀钻头增加了18个孕镶金刚石-针状硬质合金复合式钻齿和3个钎头,并按受力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布.实际钻进效果表明改进型钻头应用于超深、大直径钻孔的钻进效率较高、钻进过程平稳.针对钻头的实际磨损情况提出了钻头进一步改进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在高层住宅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某高层住宅楼工程为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经静荷载试验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说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可以成功地用于高层住宅楼的建筑中.  相似文献   
999.
复杂条件下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深圳市某大道顶管施工地下管线的探测成果为例,研究了在复杂场地条件下,探测地下管线的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着重研究了电磁感应探测法.认为在复杂条件下,对钢质煤气管,应采用电磁感应探测法;对钢质或铁质给水管,应采用直接法;对电力管和电信管,应尽量采用夹钳法;对排水(管)渠等非金属材质管线,应采用地质雷达探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总结了探地雷达在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技术以及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的新进展.在硬件方面,主要以改进天线性能为主要发展方向;在数据处理方面,主要研究提高信号信噪比及目的体定位方法;在应用方面,开展了精确测试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